中国拯救了IPv6,谁来拯救中国

张庆松博士blog:http://king-ipv9.blog.163.com/blog/

作者:张庆松博士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五日

一,一个挥之不去的幻觉

近日,头脑里总是浮现一些映像,就象一部电影片段,在重复地播放。回忆起来,有这样的一些内容:

片段1: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一日下午两点整。地点:中国北京某新闻发布厅。中外记者挤满了大厅。主席台后面的横幅上标着醒目的大字“中国下一代互联网(IPV6)部署完成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正在阅读新闻稿:“我们自豪地宣布,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中国在今天完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工作,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基于IPV6的新型网络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采用了多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锻炼了队伍…当年有人所做的关于中国在下一代网络建设上会领先全球的预言终于变成了现实。”

片段2:时间: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4月1日下午2点。地点:美国华盛顿市国家新闻俱乐部1号大厅。幕布上英文标题的中译意思是“美国新一代互联网大规模商用新闻发布会”。

一个白胡子白头发蓝眼睛的胖老头正在用标准的美国英语演讲,大意是:“在全球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五年的研究和市场化运作,已经实现了美国新一代网络计划(包括GENI和FIND)所提出的目标,成功建成了基于全新的互联网结构的新一代网络系统。这一系统将会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更可靠,更有效率,功能更强大的通讯网络标准体系。从今日起,将停止对旧的IPV4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包括IPV6)的开发支持维护工作,希望各国利用最新的信息科技成果…”

片段3:越洋电话。时间:北京时间二〇二〇年四月二日深夜。

这边北京:科学家W正在打电话。“当年是你让我们在IPV6上领先全球,但现在我们的新系统刚建成就都要报废了。你这不是在误导我们吗?你作为一个享有盛名的科学家怎么能这样呢?”

另一边,被誉为XX网之父的XX先生正在病榻上接电话。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别..别..误会,我..也..不是故意..忽悠你们. 当时IPV6确实是..最..最好的..成熟的标准..比较保险..其他的那些新的..虚..虚的概念..谁知道..能不能够做成啊..”

镜头切换到北京。科学家W不再愿意相信了,气愤地挂了电话。

那边,一个声音对垂危之中的网父说,“祝贺您。忽悠成功。这是奖章。您好好休息吧。”

片段4:连续快镜头。

中国机场,干部和技术人员准备出国考察新的互联网技术。

国外办公楼内,引进国外技术的商业谈判正在进行。

课堂内,国外专家正在给中国学生们讲授新的互联网知识。

布告栏内,各种GENI网络培训班正在招生。

画外音:这是2020年吗?这景象怎么同上世纪80年代很类似呀?

 

二,是幻觉还是真相

看了上面这一节文字,有人会以为这是电影剧本,或是科幻小说。其实都不是。这只是我用一种虚拟手法,将未来很可能出现的一些场景形象地描绘出来而已。千万别以为这又是愚人节的玩笑。我是一个历史学家,受过很多年的历史专业的严格训练,当然知道历史学重考据,学风一向以严谨为信条。没有根据是绝对不能乱发言的。

上面这节内容的根据是,当我阅读关于IPV6的资料时,头脑里面确实会出现这种种种景象。尽管这些情况还没有发生,但经过使用前瞻性思维方法思考过后,却会出现活生生的画面。这些资料告诉我,如果没有强力干预,按照目前的态势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的话,这一幕幕景象到时候必然会发生。而且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形势向这个方向推动。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可是,我相信我的观察,相信我的判断。我判定,这种情况必然会发生,除非有人能够用慧眼看出这个趋势和问题的严重性,并提醒相关方面及早注意。然而,目前在网络上,我还没有看到有人对这种问题(那就是,中国的IPV6建成时也就是淘汰时的可悲局面)提出警告。而我现在看到了,就不能视若无睹,置之不理。我因此而有如骨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我要告诉大家,这不是幻觉,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是被人掩盖了的真相,是正在显露出来的一个趋势,也是很可能要发生的事情。但是,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只要及时地采取措施,这个趋势完全可以逆转。

 

三,问题的描述

问题的真相就是,在某些西方人士的鼓动下,中国国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IPV6(在中国的应用被称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长期部署规划工作,而没有注意到,由于其先天性缺陷,IPV6已经是昨日黄花,是即将被淘汰的技术标准。这就导致一个巨大的战略性隐患,那就是十多年以后,当中国完成IPV6大规模商用部署的时候(也许是世界领先完成的和最大规模的),这个网络却面临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竞争,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且,由于中国忽略了对新一代互联网标准的开发,新网络核心技术又被某些国家垄断。中国为更换IPV6网络,又要花重金去向国外引进技术设备等,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景象再度重现。

这样的结果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很可怕的结果。不但中国花十多年建设的“下一代网络”建成便落后,不但重金投入的网络体系又要推翻重来,不但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要继续受到阻碍和威胁,更危险的是,中国在信息网络技术上将会落后于美国二十年。

也许有人会说,只落后二十年已经很好了,已经缩小差距了。但是,要知道,中国现在实际上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不是指所谓的IPV6部署上的领先。那并不是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别听那些外国什么XX网之父一类人的瞎忽悠。他们的那些什么“IPV6要看中国”,什么“中国需要IPV6,IPV6也需要中国”,什么“中国可能会在IPV6上领先全球”,什么“中国拯救了IPV6”等好听的话,统统都是忽悠人的。

我要反问一句,IPV6那么好,为什么在其发源地得不到尊重,反倒需要中国来领头推动?中国拯救了IPV6,那谁来拯救中国?

 

四,一个新角度看IPV6和IPV9之争议

我说的领先是指中国在全新一代网络的研究中目前处在领先地位。这就又回到IPV9的话题了。正如上篇文章中所说,最近围绕IPV9曾经有过一场争论,我也被卷了进去。这场争论的核心本质是IPV6和IPV9之间占位之争,也就是这两种技术路线谁更应该获得国家的重视。

IPV9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其技术特点是摆脱旧互联网的框架,重新创立一个新的互联网协议体系,包括新的IP地址协议和以全数字(十进制)域名为核心的技术路线。而IPV9的阵容庞大的反对者们,则指责IPV9是一个愚人节的笑话(自从我那篇文章面世后,这个笑话论恐怕就失去市场了)。反对者们也极力推动中国部署IPV6,认为其技术成熟,而且是国际标准。

要清晰易懂地讲清楚IPV6和IPV9之间的差别,那是很费事的。那要写很多篇文章,得慢慢来。如何通过一篇文章就能够清楚地看出优劣呢?我设想,能否从中国与国外的比较,来鉴别这两个技术之间的差异呢?于是,我做了一点研究,这一研究却让我得到了一个大发现,这就是本文开头所描绘的景象的起源。

这个发现就是,在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这个名称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目前中国所说的“下一代互联网”跟美国所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指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这一差异,就成了我们解决IPV6和IPV9之争的突破口。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审视“什么是下一代互联网”的问题。

 

五,下一代和新一代名称的问题?

IPV6在中国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工程名称是CNGI,也就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的英文缩写,示范工程是CERNET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IPV6的支持者们为了表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符合世界潮流,也说了“世界发达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之类的话。有些报道或者IPV6名人谈话还特别提到了美国花大力气进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工作。并将之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并列。

比如,在一篇“中国IPv6指挥下一代互联网完成创新”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全球关于下一代互联网的学术思想有四个,其中三个是美国的,即FIND(FutureInternetNetworkDesign,未来互联网网络设计)、GENI(Global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全球网络创新环境)、IRTF(Internet Research Task Force,互联网研究任务组),还有一个是中国的,即CNGI。这些流派虽然都是学术思想,但是其中FIND、GENI和中国的CNGI,都属国家战略决策。”

这段话中存在好多问题,比如将这四个项目归类于“学术思想”。IETF是一个机构,其他三个都是工程研究项目。与这三个类似的其实应该是国际电联的NGN。所以,美国的GENI,FIND,中国的CNGI,欧洲主导的NGN等四个都是关于探索互联网研究的项目。但是,美国的这两个项目宗旨是同中国的完全不同的,因此并不能统称为“下一代互联网”。如果混为一谈,则有可能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忽略一个重大的路线差异,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我认为,中国的CNGI可以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而美国的GENI和FIND则不能被归类为“下一代”,而应该被称为“新一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在于,“下一代”是第二代互联网,而“新一代”则是第三代互联网。

 

六,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比较

下面一张图表列出了“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和美国“新一代互联网”之间的主要差别。

 

特征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CNGI)

美国新一代网络(GENI,FIND)

备注

1.

技术标准

IPV6

未定

美国新一代网络构想同中国IPV9的关系另文论述

2.

前瞻性

立足现状

希望跨越过IPV6

 

3.

开发时间

1996-2003年间开发

2005-2006年启动

IPV6协议2003年成熟

4.

方式

渐进型

革命型

 

5.

架构

维持旧架构

全新架构

 

6.

新旧关系

立足旧体系

不追求兼容旧体制

 

7.

目标

随需随补

为15年后的理想网络而系统设计

 

8.

理由

可以修补

修补无济于事

 

9.?

成熟期

已经成熟,进入实用部署

2020年成熟

 

10.

创新程度

中国的创新空间非常有限

美国完全的自主创新

 

11.

收益

对中国的收益非常有限

美国将收益巨大

 

12.

目前难度

工程化应用开发

理论设计

 

(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有待另文论述)。

 

七,中国下一代和美国新一代的差异的明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和美国的GENI,FIND计划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是代表着互联网不同时代的技术,未来的结局也会大不一样。

第一,从技术标准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实际上就是IPV6在中国的部署应用。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还没有制订出技术标准。

第二,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是IPV6,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试图跨越过IPV6,直接进入更新的一代。所以,那种所谓美国的下一代互联网也是IPV6标准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三,从开发时间来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计划所依托的IPV6是在1996年至2003年间开发出来的。美国的新一代网络是在2005年-2006年间启动的。如果IPV6令人满意,又何必另费周章,另起炉灶呢?

第四,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针对旧网络(IPV4)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了渐进型的改良措施,维持既有的旧框架,虽有性能改善,但是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正是看到这一点,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采用革命性手法,提出全新的构造,不受旧体系的约束,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五,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要求兼容旧体系。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为了满足发展和创新设计的需要,则不绝对要求兼容旧系统。

第六,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所采用的IPV6,立足于对旧互联网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打补丁的办法,修修补补。这也是国际电联NGN的路线。

第七,事实上是,由于旧互联网体系形成的年代太老,问题太多,修补法导致网络系统更复杂,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则认为修修补补无济于事。

第八,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和欧洲主导的NGN等,采用短视的方法,只看到短期的问题,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采用跳跃性思维,预测长期需求,瞄准15年后的技术趋势,市场需要等,然后进行超前设计。

第九,在成熟应用期限方面,IPV6已经成熟,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要到2020年才会成熟。IPV6虽然成熟,但由于先天不足,问题不断暴露,需要不断改进,但改进的空间有限。美国的新网络虽然有风险,但一旦成熟,将会对IPV6为基础的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

第十,创新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创新程度有限,只是局部改进,锦上添花,形不成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了主导权。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是掌握完全的主导权。

第十一,中国应用IPV6产生的利益有限,而种种旧网络体制下对经济科技文化和安全等方面对中国的不利局面乃至威胁仍然存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维护自己的权益,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第十二,在困难程度上,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主要难度在于工程化应用。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正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前期阶段,难度较大

 

八,代差意味着什么?

上面的分析表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涵。

中国的下一代网络所依托的IPV6,维持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互联网设计理念,继承并将维持其基本框架体系,而只是进行局部改良性的修补。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瞄准了未来的需求,进行超前设计,并摆脱旧框架的束缚。这就意味着在基础框架上,中国的下一代网络还是沿用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则会使用21世纪10年代的新设计。从框架设计理念上说,两者差距达40-50年。

从技术设计理念看,IPV6是在1996年开始设计,2003年完成。而美国的新一代网络项目从2005年启动,预期到2020年成熟。这又是一个代差。时间差距在20年-25年。

因此,互联网的换代目前可以被分为三个时代,1976-1995为第一代,以IPV4为代表。1995-2003为第二代(下一代),以IPV6为代表。2004-2020为新一代,代表性技术正在酝酿之中。

由此看来,中国的所谓下一代网络是继承了第一代,使用了第二代技术,但与第三代是风马牛不相及(至少在目前是如此)。

这就必然会出现本文开头所描绘的那种景象,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建成时,其所依托的第二代技术已经过时,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网络世界将会迅速地被第三代互联网技术席卷一空。中国又会沦落到引进技术,为别人打工的境地。

有人会辩解说,IPV6也会发展呀。但是,其发展是有限的,因为其根基不牢。就象一座两层楼的房子,上面可以加盖,但是加到五、六层就不能再加了。要想在原地建筑摩天大楼,就必须推倒原来的楼房,挖开地皮,建立新的地基。所以,IPV4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IPV6是不可能无限期、无止境地升级改良。迟早要被扔进垃圾堆。如果可以通过改进来满足未来的需求,美国又何必费那么大力气去重新设计呢?

IPV6实际上已经是人家互联网起源地扔掉的一只破鞋子,咱们还要象捡到一个宝贝一样地对待,而放弃自主创新的雄心和勇气。中国确实会拯救IPV6,但是当中国的下一代网络面临淘汰时,谁会来救中国呢?

 

九,机会与风险问题

也有人会心存侥幸地说,“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GNI依托成熟的IPV6虽然不先进,但是技术成熟可靠。美国的新一代是否能够成功还是个疑问,风险很大,不保险”。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确实难度较小,风险较小。但是,熟悉投资的人都会知道,风险越小,利润率也就小。利润率高的,风险就会大。美国的新一代网络设计在探索新的网络设计理论,处在“务虚”的阶段,风险较大,但是一旦成功,将来的“利润率”是很高的。

第二,创新必然会有风险。谁都不能保证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项目就一定会成功。如果不敢担风险,就不会具有创新精神。如果不允许失败,研究人员就会不敢提出大胆的创意。

第三,不要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失败之上。美国可能会失败,但也很有可能会成功。依照历史经验看,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美国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互联网不就是人家的发明吗?一旦人家成功了,中国怎么办?IPV6的鼓吹者们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第四,中国已经落后几百年了,落后挨打的感觉受够了。现在我们有了创新和超越的机会,就一定不要放弃,要敢于冒风险。

第五,IPV6难道就没有风险吗?那个什么“互联网之父”的西方人说什么“IPv6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价值”。这就是说,目前(未广泛部署前)是看不到价值的。这不是大笑话吗?价值要到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那之前没看到价值的时候,为什么就决定要广泛部署呢?这不是一个盲目的投资决策吗?这风险不是太大了吗?谁能够保证广泛部署后就真的能够看到价值呢?没有价值谁来负责任呢?这个什么“父”是肯定不会负责任的,他会说,“我只是说说而已,谁让你相信呢?一个原打,一个愿挨,怪谁呢?”

 

十,后记

上个月,写了一篇“中国IPV9,玩笑中孕育的大智慧”的文章,刊登在了新浪科技上。结果有一些网友表达了很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于有人也将我归入了“骗子”一类人物。这倒是很有趣。我也不计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讨论的深入,谁是谁非,将会愈来愈清楚地。不用多久,是非利弊将会自有公断。

我倒是很在意一些人说我不懂技术,或者没有做技术的评论。其实,我在文章中已经说了,因为方舟子的文章没有讲技术,我的反驳文章也就不谈技术。真要谈,我是愿意奉陪的。还有一点,要论互联网,我还是有资格来谈技术的。因为我搞互联网也算是历史悠久了。想当年,我在互联网领域内呼风唤雨,翻江倒海地折腾的时候,连WWW和Yahoo等都还没有出生呢。说起来,我还真不相信在中国会有人愿意出来和我比互联网的资历。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事情就不说了。

但是,既然人家挑战了,就必须得应战。总得露两手出来给大家瞧瞧。本文是进入技术讨论的第一篇。未来本人将写“中国互联网自主创新路在何方”的系列文章,其中也会回顾一下我所知道的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本文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中国拯救了IPV6,谁来拯救中国”。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只是提出了问题,希望引起思考和讨论。答案希望大家一起来想。我也有一个答案,等有空时再来阐述我的想法。

突然回想起来,2004年某高峰论坛上,曾经有一位西方人这样高度评价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CNGI项目:“中国的目标(推进IPv6)虽然也许在20到50年之后才能实现,但它却是提高人类文明水平的一件事!” 真会忽悠啊。他没有讲的是,20年后人家新一代网络已经开始应用了。那才是文明的提高。中国的IPV6只是使用了人家旧的文明成果。20年后,中国要使用人家新的文明成果,还得付出千万亿的高昂代价。

谁忘了历史,谁就会被历史愚弄。当年前苏联被忽悠得散了架,俄罗斯被“震荡疗法”忽悠成了三流国家。现在,又见忽悠,又见忽悠。

但愿本文提到的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但愿我说的都是梦话,但愿这些都是科幻小说里面的内容。但愿…但愿…

参考资料:

于艺婉,“内地IPv6资源少于台湾 发展国家面临不公平”,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5。

“互联网之父:推行IPv6 应以中国为榜样”,搜狐IT,2007-03-05。

李星,中国IPv6指挥下一代互联网完成创新,计世网2008年1月11日。

张岚,互联网之父”谈IPv6:广泛部署后才能看到价值,ZDNet China,2004-04-14。

GDD-06-28,GENI Research Plan, GENI Research Coordination Group and GENI Planning Group, April 23, 2007.

GDD-06-11, GENI Overview of the GENI Architecture, GENI Research Coordination Group and GENI Planning Group, Jan. 05, 2007,

Envisioning the Future, FIND Kickoff meeting, November 8/9, 2006

Greg Goth, “Will GENI be a Magic Lamp, or a Dim Bulb?” IEEE Internet Computing, Nov.-Dec. 2005

杨阳,下一代互联网IPv6 美国落后中国欧洲与日本,经济观察报,2004-04-19。

 

[关闭窗口]